朱宗慶蒞樹科大談藝術工作的追逐與實踐

【高雄訊】樹德科大表演藝術系辦理之「表演藝術教學與多元學習之整合與實踐」講座課程,本次邀請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音樂藝術家蒞校談《開創無限可能,永不停歇的追尋與實踐》。 朱宗慶說,從事藝術工作是一個從感性驅動到理性承擔的過程,為了實踐並體現藝術工作者的精神,進而呈現出完美的演出及作品,自己一路走來下足工夫,為的就是對得起藝術工作者的稱謂。 幽默的朱宗慶把自己對藝術工作的未來規劃,分成兩大部分,其一是理性算計,以現有資源、設定目標、規劃資源的分配與應用、構思增加利潤的策略;其二謂之感性驅動、理性承擔、構築夢想、設定明確的工作企劃、尋求資源、追求藝術,使之呈現完整度。朱宗慶亦談及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教學系統,及背後的思想計畫與思考邏輯。 系主任俞秀青不禁讚嘆朱宗慶董事長在組織團隊的優異能力,不僅擅長組織規劃、整合人脈,其對藝術拓展的遠見及廣度,以及對於表演藝術的不遺餘力,更是被業界津津樂道;其集樂團管理、基金會、學校、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館務等繁重業務於一身,仍保持著初衷與對音樂藝術的熱情,實在難能可貴;百忙之中特意撥冗南下與樹德科大師生說書談道,更是師生之福。 演藝系多位就讀北藝大舞蹈系的教師,包括系主任俞秀青與王維銘二位老師,都是朱宗慶的學生;而系上老師李鈺玲與朱宗慶樂團亦有數次的合作交流經驗,彼此亦師亦友之情溢於言表。 圖說一:朱宗慶董事長演講神情 圖說二:朱宗慶董事長(前排左五)與俞秀青主任(前排左六)暨演藝系師資群合影 資料來源:樹德科技大學官方網站

50屆金鐘影帝莊凱勛蒞樹科大 勉學子不要眼高手低

50屆金鐘影帝莊凱勛蒞樹科大 勉學子不要眼高手低

【高雄訊】第五十屆金鐘影帝莊凱勛演藝家受邀前往樹德科大表演藝術系擔任「跨領域專題」講座教師,一踏進演藝系笑說有種參加校友會的親切感,因為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莊凱勛在系上有多位熟識的學長姐與學弟妹,以及相當熟稔的陳盈達與李鈺玲二位老師。本次莊凱勛分享自己如何以舞台劇演員前進影視界,最重要的座右銘就是「永遠不要眼高手低;藝術工作者,可能百分耕耘,只有一分收穫」,務必以此自我提醒。 學生時期的莊凱勛因為學的是戲劇,故學生時期即積極爭取各種試鏡機會,並挑戰須要加強語言能力的客家電視台,當時同學都會玩笑性地調侃,但是一點兒也不影響莊凱勛的心情,他一心只想把握機會爭取更多演出機會,累積經歷,故任何角色都願意嘗試。 莊凱勛強調,「主動」是一個人畢業後進入職場前,非常重要的學習態度,回想自己從舞台圈轉向影視界,從臨時演員開始,首次拍戲NG33次,導演直白數落表演太假仙;甚且因為自己是新人,十幾個小時的等待,只為拍攝帶著布偶頭套看不到臉頰的特寫鏡頭,但這些經驗都是成長過程的養分。莊凱勛提醒同學,「不要看輕任何平台演出機會,即使不是商業演出,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不可掉以輕心的學習」。 演藝系主任俞秀青與莊凱勛二人彼此交換教學與表演心得,俞秀青面邀莊凱勛,未來能撥出時間南下為演藝系同學開設「鏡頭表演工作坊( Acting for Camera )」,讓學生有機會跟隨影帝學習專業與待人處世哲學。 圖說一:舉手投足之間帥氣十足的金鐘影帝莊凱勛演藝家(攝影:高翊瑒) 圖說二:莊凱勛演藝家與演藝系主任俞秀青暨系上老師合影,左起李鈺玲老師、李凱文老師、莊凱勛演藝家、俞秀青主任、姜富琴老師、陳盈達老師/後排(攝影:高翊瑒) 圖說三:莊凱勛演藝家講座結束後與同學合影(攝影:高翊瑒) 資料來源:樹德科技大學官方網站

樹科大《童謠謀殺案》4日起假駁二正港小劇場上演

樹科大《童謠謀殺案》4日起假駁二正港小劇場上演

【高雄訊】樹德科大表演藝術系推出的第三檔畢製專題,將於10月4日(週五)、5日(週六)、6日(週日)在本市駁二正港小劇場上演《童謠謀殺案》,演出時間分別是10月4日晚間7時30分、10月5日下午2時30分與晚間7時30分各一場、10月6日下午2時30分。購票請上兩廳院購票系統,網址 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rotyiUrPteSQr%2F6WlE2upw&fbclid=IwAR3geAslcALZL7EvL5RyODyWU0eh08uTFwy-T83qZF9OMmBlkzkREUnPzCs 。 《童》劇主要探討善惡標準在每個人心中的一把尺,並反應到社會上司法不公、或是判決有誤,究竟是出自什麼原因?有無想過該如何降低悲劇發生的頻率,比起批判,是否應更多方了解悲劇發生原因,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紛爭和摩擦了。 《童》劇改編自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是著名的英國懸疑推理小說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故事敍述十位毫無關聯的人,受邀至小島參加聚會,但邀請的神祕主人始終未現身,此時留聲機傳來指控每個人犯下的過錯,兇手開始按照童謠的歌詞,一個一個殺害他們,在一個出不去的小島,展開完美的密室殺人計畫。 主創兼導演黃嘉馨說,每個角色在生與死的轉換中,思想及行為都在改變,在面對恐懼、罪犯時,如何呈現出最原始的自己;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心中的正義感,到底有無一定的標準?故事情節貼近台灣社會生活,反映當今社會許多自認正義之士,只會手舉正義旗幟,卻忽略事件的主因,倒因為果。 負責行銷宣傳的謝少芸對《童》劇有精湛剖析,她告訴大家,在《童》劇猜測兇手是誰,頗有吊人胃口的期待;每個角色在被迫揭穿最裸露的自己時,再回顧角色犯下的重大罪行,就在謊言被拆穿時,所有的是非對錯都將被審判;而面對邪惡與正義、沉淪與救贖、生與死、愛與恨,角色會如何做選擇呢?觀眾可藉《童》劇享受抽絲剝繭的謎題猜測,一窺劇中人性的醜陋,勇敢面對自己的不足與缺憾,得以讓生命更豐富圓滿。 指導老師陳御弼鼓勵製作群,好好享受沉醉舞台的淬煉與成長,無論在任何一個職位上,都融入熱情,唯有享受戲內戲外的一切,台下觀眾才能接收這份感動與開心,不留遺憾地一起呈現屬於大家的作品。 《童》劇主要表演者有柯博翔、馬琳瑩、張逸、陳哲勛、黃名鋒、黃薇霓、楊冠毅、董芳妤、廖峻琨、鄧詩諭;歌隊有汪采葳、張湘幼、陳佳媛、薛阡亨、張亞聖。 圖說一:排戲場景之一 圖說二:排戲場景之二 圖說三:《童謠謀殺案》海報   資料來源:樹德科技大學官方網站